我们采用了坡面生态防护处理喷混植生先进技术,稳固美观。花、草种选择恰当,固土护坡作用快捷明显,绿化美化效果俱佳。
喷混植生原理
石质边坡无植物生存条件,是公路边坡生态治理难度的一项工程。喷混植生技术主要原理:利用客土掺混粘结剂(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固网技术,使客土物料紧贴石坡坡面,创造草类与灌木生存的良好环境,以恢复石质坡面生态复合功能。喷混植生新技术,适用于不同坡度硬质石坡面或风化石质的坡面。
喷混植生技术
——坡面清理
高速公路石质边坡多为爆破成型坡面,表面凹凸不平,间隙松动,物料堆积,坡面清理十分重要。主要清理片石、碎石、污积泥土和杂物,刷清坡面,为铺平铁丝格网打好基础。
——施工工艺简介
1、铺挂铁丝网:铁丝网采用12#或14#铁丝(φ2.6或3.0mm)制成的双扭挂网,每张网规格为宽2.0m×长20m=40m2,网洞φ5cm,网与网之间采用平行对接方法,不重复搭接。
2、风钻锚杆孔:石质边坡硬度大,必须采用风钻锚孔,孔洞深1.9-1. 95m,φ20mm,孔向与坡面基本垂直。锚孔穴布设,以网左右边缘每隔2米1 穴,可对应打孔。
3、砂浆固锚杆:锚杆用φ8-10mm螺纹钢,每杆切成长2.0m,埋入锚孔内,然后用水泥砂浆灌注穴孔,以固牢锚杆。
4、锚杆固网:两网边接以平衡连接为宜,不必网重叠,用边缘网眼左右挂入锚杆,并用铁丝扎紧,两网之间有隙缝也用铁丝扎牢。
5、吊沙包带:沙包带用罗纱布(蚊帐布)裁制成内空φ5cm的管状袋。袋中灌装泥沙,泥沙混配比例:即配1000kg泥沙,其中500kg沙,400kg黄泥,50kg干有机肥,50kgNPK三元复合肥,泥沙袋按等高线反绑在网下,每 50cm扎一处,间隔1米吊一带。以重压隧平网面,植草后还可缓缓补充草被营养,保障后期不脱肥。
6、喷混原料配比:具体要根据岩体坚实度、母岩类型、气候状况及原材料质量等进行适当调整。
7、乔灌草种配比:草种选择及配比与挂三维网喷播或直接喷植相似,一般以暖季性为主的草种组合,采用百慕达、百喜草、柱花草、银合欢、刺树等草灌种子进行组合。总用量30g/m2。
8、土料过筛:混基质中的土壤选定好后,进行筛制,筛网孔径以1-2cm为宜, 把土壤中的杂物和石块筛去,大土块打碎过筛。
9、土与物料混合:按表中配方,准确称取各种物料,把磨菇肥、谷壳、木屑等有机物、肥料、粘合剂水泥、保水剂、石灰等倒入土壤中进行干混拌,可利用人工或机械混拌均匀。如土壤过干,可加入适量水,其标准为用手抓混拌料能成团,松开手掉地面能散开为度,物料宜随拌随喷,不宜放置太久,以防水泥结块失效。
10、高压机械喷土播种:把混合好的基质材料,分二次喷岩面共10cm厚。次喷基底为8cm厚,第二次喷草种土2cm,把混拌物料加入乔灌草种子,混拌均匀后再喷,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11、盖无纺布:方法与挂网喷播或直喷播基本相同。
12、喷灌透水:喷播盖膜后,进行喷水,这次水宜喷透,但不宜有水份流失和发生径流,防止基底材料冲垮。 总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清理坡面(片石、碎石和杂物)--挂铁丝网(12#或14# 铁丝双挂网)--风钻锚孔(2m深)--灌浆固定锚杆—锚杆固网—吊沙包带 —土料混合(土、水泥、锯木屑、有机复合肥混合)--高压机械喷土(土层厚度8cm)--混合料与种拌合—高压机械喷种(混合料2cm厚)--盖无纺布— 喷灌透水(无水土流失)--前中后期养护。
——物种选择与配置
1.灌草种配比(见表一)
表一: 灌草种选配表
灌草种名称单位用量
银合欢g5
刺树g5
百慕达g8
白喜草g10
柱花草g7
2、建植灌草复合生态植被的主要优点
(1)灌草复合生态型,可充分利用自然水光热条件,快速建植立体生态植被。
(2)豆科与禾本科植物配置,有利于发挥种间优势,互惠互利,以草养草。
(3)灌草结合,可保持坡面绿化的中长期效果,防止草坪退化,延续和提高水土保持功能。
3、灌草品种简介
(1)百慕达(Cynode dactylon):狗牙根的一个品系,发芽率90%,纯度98%,主要特性:多年生禾本科草本,具根茎,须根细而坚韧,匍匐茎平铺地面或钻入土中,黄河以南广为分布,喜温热湿润气候,能适应各种土壤生长,耐干旱与水淹,耐阴性较差。因匍匐茎蔓延地面,且茎叶茂盛,可长成丛密草坪,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2)百喜草(Paspalum notaturn flugge):采用发芽率较强的A33品系。多种生禾本科,匍匐走茎,根系发达且分布较深,可达80~100cm,耐旱、耐热、耐寒性强,特别是台湾小叶种A33品系 搞逆性更强。株高30~40cm,幼苗前期生长缓慢,后期长势旺盛,宜在长江以南各省区栽培,适应性广,耐践踏,适合与其它草种组配,其种间优势强,绿期长达330天以上。
(3)柱花草(S.suianensis SW):我们采用是热研2号柱花草,多年生直立或半直立蝶形花科草本,喜温湿,适生于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三出复叶,小叶长披针形,主根发达,深达1米以上。耐酸耐旱能力强,不耐冰冻和水淹,前期生长较缓,后期生长繁茂,宜与多种草种混播建植良好群丛草坪。
(4)银合欢(Leucaea eucophaa CY)银合欢为豆科,银合欢属木本植物,本坡面绿化采用热研一号银合欢,适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喜稍耐阴,耐旱、耐热、不耐渍,适于各种土训栽植,生长速度快,50~80cm应刈割摘心成灌林,用作本边坡防护效果极好。
(5)刺树(Mimosa Sphyaria)又名:勒籽树。为含羞草科含羞草属多年生常绿灌木至小乔木,生性强健,速生适应性广,可在我国华南各地种植,是水土保持、护坡、牧场、果园和其它保护地的理想围篱植物。
4、喷混植生基质材料配比(见表二):
表二: 有机基材配比表
材料占%(重量比)
土壤红粘土或黄土
园林土或肥土54.0
20.0
有机质蘑菇肥
谷壳
锯木屑6.2
1.0
5.0
肥料三元复合肥
长效复合肥0.5
0.5
粘合剂普通硅酸盐
水泥(425号)10.0
保水剂PR3005
SAP吸水王1.0
1.0
PH缓冲剂石灰0.8
注:该配比为本边坡的适用配比,其他坡面防护应视现场坡面情况调配
养护管理喷混植生喷种盖好无纺布后即进入养护管理阶段,主要抓好喷灌水、追施肥料、病虫害防治、清除杂草等养护管理工作。
——喷水养护:分前、中、后期水分管理,前期喷灌水养护为60天,播后次灌水应浇透,此后根据天气状况,个月每隔3天浇水一次,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灌草种子发芽和全苗、齐苗。第二个月每隔5—7天浇水一次,以保持土壤干干湿湿,促进灌草幼苗扎根和快速生长复盖;中期靠自然雨水养护,若遇干旱,每月喷水2—3次;后期养护每月喷水2次,直至交付验收。喷水量一般以每平米2—3㎏水为宜。
——追施肥料:为满足苗木和草本植物氮磷钾等营养需求,维持灌草正常生长,必须在齐苗后进行追肥,追肥分春肥(3—4月)和冬肥(10-11月)两次,每次每平方米追施三元复合肥30-50g,可结合喷水作业进行追施或干施后浇洒一次水。另外,还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叶面追肥,如用0.1%KH2PO4 或0.3%尿素液喷施。
——防治病虫害:灌草出苗后随时观察有无病虫为害,不同植物所发生的病害和虫害是不一样的,一经发现,需及时喷洒针对性农药。常用广谱性病虫害防治药物有:防病害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防虫害一般可用敌百虫 800倍液,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液等高效低毒农药。可防治灌草植物的叶斑病、霜毒病、根腐病及小令夜蛾、蚜虫、钻心虫、尺护等多种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应掌握“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以提高防治效果。
——防除杂草:杂草主要与主栽灌草争光、争水、争肥,且有碍草坪景观。草坪杂草种类常有:小飞蓬、艾蒿、蒲公英、狗尾草、酸模、酢浆草、马唐等,侵入途径主要由喷混基质土壤和风媒带入。
防治方法:(1)播种前土壤使用草甘膦、卡可基酸除灭;(2)播后出苗前使用地散灵、恶草灵、环已隆等灭除杂草种子发芽;(3)杂草生长已高出主草丛,可采取人工拔除。
实施效果及评价
经过近年的生长,基本已覆盖了原来的石质坡面,长势良好,能形面很好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与大自然景观协调呼应,美化了高速公路的环境,社会效果好。同时也起到了稳固坡面、防止石质边坡风化剥蚀的作用。
该边坡的防护施工总造价也比较合理,一般的普通砼喷锚支护固坡每平方米造价约140~160元/M2,主、被动防止石质边坡风化剥蚀支护技术造价更高,而本边坡整治造价为105元/M2,节约工程造价约50万元以上,不仅节约了成本,也克服了砼边坡单一灰黑的色调和由于长期的日照雨淋使砼坡面开裂翘曲的缺陷,增加了整体美观效果。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的日俞重视,这种低成本、少投入、技术含量高、适应性强、效益高的石质边坡喷混植生新技术,必将取代传统的挂网喷射砼固坡技术而得到推广,如果施工单位能更好地总结,更加科学、合理地根据不同气候、不同地质、不同地区制定出系统的设计、施工管理办法,使施工工艺、草种设计更加先进、合理,必将推动我国公路绿化和边坡防护事业的发展。
赫赫承接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工程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防护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兼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一般应选择干旱、瘠薄、根系发达、覆盖度好、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同时兼顾景观效果的草本或木本植物。边坡生态防护植物配置技术原则是采用以水土保持为主,兼具生态景观效果边坡防护要考虑对整个植被进行逐步恢复,应以林草植物为主进行生态模式配置,有利于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高速公路边坡景观和行车效果,有利行车安全。以适应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尊重自然、正视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四季常绿并可体现有当地特色的景观效果;同时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坚持生物多样性,多科属结合,乔、灌、草结合,营建乔、灌、草结合的多树种、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层生态景观群落,有效增加绿量和绿叶面积,挖掘单位面积上的潜在生态力,提高叶面积指数,整个绿化沿线注意立体空间上的线条变化和节奏感。但应在考虑气候、土壤、立地类型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耐干旱、耐瘠薄、抗污染、观赏性强的树种及草坪地被植物,既能适应当地土地条件,又能满足公路绿化的要求,达到功能、艺术、科学的统一。在路堑边坡(上边坡)应考虑采用不同草种或草灌混栽技术,一年生草本(或越年生)与多年生草本搭配,再混栽一定比例的灌木或小型乔木。起初一年生草本迅速生长,固土护坡、防止冲刷效果明显。以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或小型乔木成为优势种,固土护坡及景观功能进一步加强。路堤边坡(下边坡)宜选用多年生、耐寒、耐旱、耐瘠薄、生长势健壮、再生能力强的草种。